這些聲音鏗鏘有力代表了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這些聲音,指引著成千上萬發電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這些聲音,散發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之美;這些聲音,奏響了發電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動人旋律……在新舊年交替之際,我們精選了2017年能源行業各個領域專家的所思、所想、所盼,借此探尋2018年發電行業發展新方向。
王志軒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組成員、專職副理事長
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毫無疑問要從系統入手,根子上要從能源發展的價值理念、基本方法、路徑上尋找解決問題的鑰匙。我國能源發展的頂層設計已經清晰,就是推進能源革命的基本要求,“巴黎協定”中我國在氣候變化上對國際社會的承諾是能源發展的重要約束條件。據此,我們認為在能源(電力)供給側,能源安全是目標,清潔、高效、經濟是約束,能源(電力)的多元化結構是保障。能源發展的活動要以價值目標為導向,而不是以方法手段為導向。進一步講就是什么樣的能源結構符合價值導向就發展什么樣的結構,而不是為了結構調整而結構調整,為了發展某一種能源而不顧其它。由于受經濟、技術、發展階段、資源分布、甚至文化的影響,實現能源價值目標是一個不斷遞進的歷史過程,需要分階段進行,不能把當今要做的事放到未來,也不宜將未來要辦的事放到今天。人們現已認識到各種能源發電都有其優缺點,當今高效的煤電在二氧化碳排放上仍是大問題,同樣新能源發電也不是百分之百全部吸納就合理。 (發表于《對煤電產能過剩問題的認識》)
倪維斗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以煤為主是符合我國資源稟賦的不可變化的事實,其他替代能源只能是輔助能源,而不能成為主力。
中國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巨大的進步,煤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今,由于環境的影響,尤其是PM2.5霧霾的污染,人們把罪魁禍首指向煤的利用,當年的功臣被妖魔化,變成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變成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把板子全打在煤身上,實際上這是很冤枉的,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發表于“2017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
徐錠明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發展改革委原能源局局長
國家相關規劃強調,發展智能發電技術,開展發電過程智能化檢測、控制技術研究與智能儀表控制系統裝備研發,攻關高效燃煤發電機組、大型風力發電機組、重型燃氣機組、核電機組等領域先進運行控制技術與示范應用。
智能電廠是數字化電廠的延伸與發展,它給我們呈現的格局是,橫向打通不同專業、不同區域、不同時段的界限,縱向打通各層級設備界限、控制與管理的界限,能靈活、高效地滿足用戶的需求,達到技術與管理的完美融合。構建現代能源體系,要格外重視運用互聯網時代信息和數據這些重要的資源。(發表于“2017年中國動力工程學會第十屆超超臨界機組技術交流年會”)
林伯強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
中國棄風棄光現象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國能源稟賦的不平衡,西部新能源發電集中但風電光伏消納能力有限。考慮到中國電力市場的實際情況,電價市場化將是一個較長的過程。盡管政府在努力,但是新能源裝機仍將快速增長,比較大的棄風棄光現象會客觀存在。所以,現階段政府應該考慮降低新能源發電補貼,轉變補貼方式和產業鏈節點,并爭取早日取消補貼。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中國新能源已經邁入發展壯大的階段,政府的補貼政策也可以有更大、更靈活的操作空間,政府需要通過更好的補貼設計,立足長遠解決新能源發展問題。(發表于《中國證券報》)
秦海巖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可再生能源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開始著眼于怎么提高整個能源系統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現在已經不是結構的改變,而是生活方式和認識的改變。要凝聚共識,讓全社會共同認識為什么要發展可再生能源、為什么要消費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消費更多的綠色可再生能源。我們希望社會上都可以凝聚共識,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否則這條路很難走通。 (發表于“2017全國大型風能設備行業年會暨產業發展論壇”)
毛健雄
清華大學教授
燃煤生物質耦合發電是一種成熟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通過現役煤電機組的高效發電系統和環保集中治理平臺,盡力消納田間露天直燃秸稈,規模化協同處理污泥,實現燃料靈活性,降低存量煤電耗煤量,提升可再生能源發電量。
從煤電機組在電力結構中占主體地位的國情出發,燃煤生物質耦合發電是優化能源資源配置、破解污染治理難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的有力舉措。燃煤生物質耦合發電是降低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排放的有效途徑,可謂當前我國煤電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發表于“2017年國際能源署第七屆燃煤生物質耦合發電國際會議”)
陳宗法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副總法律顧問
在發電行業清潔轉型進程中,氣電將扮演重要角色。當前,我們日益深刻地認識到,要嚴控煤電發展,重塑煤電定位,逐步將其由電量型電源向電力調節型電源轉變。要加快形成水電、核電、光電、風電、氣電等多元并舉局面。對于清潔發電,國家政策總體鼓勵,但去年起有調整,包括預警、降價、減少補貼、鼓勵競價等,今后要因地制宜,優化發展,把握水電、核電發展節奏,轉換風光電空間布局,著力解決“三棄”問題。而對于天然氣,國家已經明確要將天然氣培育成我國主體能源之一,氣電也與城鎮燃氣、工業燃料升級、交通燃料升級一起,被列為“四大工程”,將扮演加快天然氣利用、推動發電行業清潔轉型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發表于“2017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
李俊峰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原主任
雖然天然氣發電涉及成本等多方面問題,但從整個能源發展來看,從燒柴火到燒煤炭,再到使用石油、天然氣,再從油氣過渡到非化石能源,這是時代進步提出的要求,要將問題放到一個更大的時代背景下看待,不能簡單地用成本來衡量。打個比方,就像過去人們過冬時要穿厚厚的棉襖、棉鞋來抵御寒冷,但是社會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當人們有了更多的抗寒工具和手段,還有多少人愿意選擇穿厚棉襖、棉鞋呢?能源也同樣如此。煤炭在能源變革進程中是要逐漸被淘汰的,天然氣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作為煤炭向可再生能源間的過渡,以后天然氣也會被淘汰,不過那或許是三五十年以后的事情了。 (發表于《電采暖》)
田力
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核能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在當前的發電形勢下,冬季利用核能單純供熱,可以壓減燃煤熱電廠的供熱出力和發電出力,而節省下來的發電指標可以轉讓給風電或光伏發電,其獲得的財政補貼又可以分出一部分給核能供熱,從而降低核能供熱的供熱成本,同時可以實現風光電熱多能互補,整體降低碳排放,系統改善大氣環境。
而且,如果能夠進一步優化熱力管網建設,做到冬可采暖夏可制冷,則能進一步提高運營經濟性,降低供熱成本和價格。如此一來,既能有效落實綠色低碳的能源發展戰略,又可有效支撐城鎮化建設與發展。(發表于《中國核工業》)
王方紅
大唐黑龍江發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今年以來東北地區面臨的經濟環境、電力市場、煤炭市場形勢比以往更加復雜多變。截至11月份,黑龍江省用電累計增長3.15%,低于年初3.5%增長預期,更遠低于全國6.5%漲幅,加之裝機容量增加,全省機組利用小時同比下降,特別是火電機組。煤炭價格一路飆升,使企業利潤大幅削減,企業發展挑戰不斷增加。
新的形勢要求我們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鑒于中國的資源稟賦,未來中長期煤電的主體地位不會改變,實現清潔高效才是重點。要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主動融入區域協調發展,嚴格落實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各項政策措施,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推進煤電創新、清潔、高效的發展,來破解發展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