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解讀
2011年夏,一場20年間罕見的“電荒”襲擊廣西,長時間、不規則地停電,甚至引發了眾人對廣西未來能源安全的擔憂。
未來數年內,廣西能源供應能否跟得上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廣西怎么解決能源資源缺乏、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不合理等難題?廣西應該怎么發展自己的能源?
10月24日,國務院討論通過《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日前,《廣西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已獲通過并正式實施,明確了“十二五”時期廣西能源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明確發展目標、總體布局、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現狀
A
“缺煤少油無氣”:
能源對外依存度達75.35%
但凡向外界提起廣西的能源資源結構,有6個字出現的頻率相當高:缺煤少油無氣。
“廣西的一次能源嚴重匱乏。”自治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有關資料表明,全區煤炭資源探明儲量24億噸,可開采量10億噸左右。但是廣西的煤以褐煤為主,煤種單一、含硫高、灰分高、煤質差,開采條件惡劣。近10年來原煤年均產量只在600萬噸左右。
廣西已探明的原油和天然氣資源儲量也極少,水電資源經濟可開發量約1900萬千瓦,目前已經開發了85%左右。
盡管廣西在核電、生物質發電、太陽能發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領域已開始起步,但因條件不成熟,短期內不可能成為主力能源。
受自然稟賦所限,廣西一次能源供應的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目前已達75.35%,其中煤炭高達89.95%。
B
壓力大增:
結構不合理、利用率低、需求量攀升
廣西能源結構不合理、利用率低同樣讓人頭疼。
廣西能源生產以水電為主,水電比重由1978年的24.8%上升到2010年的77.8%,但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水電占比只有21.4%,煤炭占比卻高達60%,能源生產與消費結構比例嚴重失調。
廣西自產煤少,90%左右的煤炭依賴區外調運,但廣西無論鐵路、公路還是港口,煤炭運輸能力都明顯不足。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還造成大氣環境污染,部分煤炭主產區由于長期開采,已出現大面積采空區和塌陷區。
電力結構也存在問題。“主要是電力裝機總量中水電占比重59%,比例偏高,枯水期出力嚴重不足;主電網裝機容量為僅占總容量的76%,統調能力不強;火電調峰能力薄弱,核電和可再生資源發電處在起步階段。”
當前廣西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沒有根本改觀,能源消耗水平高和利用效率低的現象同時存在。
盡管能源匱乏,“十二五”卻是廣西工業化、城市化加速推進時期,一大批重點工業項目陸續建成投產,14個千億元產業和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能源需求量將快速攀升。
“預計"十二五"期間,全區能源消費需求總量年均增長9.4%,2015年達到12400萬噸標準煤,人均2.3噸標準煤。”相關專家說,“其中,原煤需求將達8700萬噸,原油需求1810萬噸,天然氣需求60億立方米,一次電力需求(除煤電、氣電外)760億千瓦時,其他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需求300萬噸標準煤。”
“廣西能源供應持續緊張,保障能力脆弱,煤炭、電力、燃氣等能源供應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瓶頸"。"十二五"期間,國家實行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廣西能源發展面臨更大的壓力。”
前景
A
增規模上能力:
建設一個覆蓋廣西城鄉的智能、高效、可靠、綠色的電網
提高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加快電力建設是關鍵。
去年的“電荒”,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電力建設沒跟上。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廣西將深度開發水電,加快建設煤電,積極接受區外電,加快開工一批上大壓小、熱電聯產、沿海擴建和支撐電網安全的煤電項目。
自治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二五”期間,廣西將新開工電源規模2810萬千瓦,續建680萬千瓦,投產2010萬千瓦,結轉“十三五”1480萬千瓦,接受區外份額電力144萬千瓦。
到2015年,廣西境內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4500萬千瓦,其中水電1600萬千瓦,煤電2400萬千瓦,核電200萬千瓦,氣電60萬千瓦,風電15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8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10萬千瓦。接受貴州興義電廠60萬千瓦。擁有天生橋一級、二級水電站份額容量84萬千瓦。
加強電網建設,完善電網結構,主電網由“通道型電網”逐步向“受端電網”銜接轉化。
到2015年,500千伏系統基本形成圍繞各負荷中心區的環網;220千伏系統分片分區運行,各負荷中心基本形成雙環或雙鏈式網絡,基本實現每個縣至少有1座220千伏變電站。
重點建設沿海電源基地外送電網及百色、南寧、柳州、桂林等負荷中心電網和高速鐵路供電電網,加快城網建設和農網改造升級,形成以500千伏為城市主供電源,220千伏為主供網架,110千伏、35千伏和10千伏為配電網架的輸配電網絡,建設一個覆蓋廣西城鄉的智能、高效、可靠、綠色的電網。
B
新能源:
水、風、核、生物質能源并舉
“能源是廣西加快富民強桂新跨越、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和保障。必須從全局高度、用戰略思維來謀劃布局廣西能源發展。”自治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能源供應如何破局?多元化是路徑之一。
根據規劃,“十二五”時期,廣西將優化能源結構,讓核能、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百花齊放”。
核電方面,除防城港紅沙核電項目外,將推進防城港白龍、平南白沙等核電項目前期工作。
風電方面,將在資源、玉林、龍勝、富川、恭城、全州、灌陽、興安等地建設陸地風電項目,在合浦建設海上風電項目。
生物質發電方面,將在北流、上思、崇左、隆安、北海、合浦等地推進秸稈發電;在扶綏、寧明等地實施蔗渣發電;在南寧、柳州、欽州、貴港等具備條件的城市布局建設垃圾發電;鼓勵大型畜禽養殖場、有機廢棄物排放量大的企業發展沼氣發電。
太陽能方面,實施金太陽工程,發展與建筑結合的城市分布式并網光伏發電系統,推進太陽能示范城市建設;在偏遠地區推廣戶用光伏發電系統或建設小型光伏電站,解決無電地區人口用電問題。
潮汐能發電,開展潮汐能發電研究,適時發展潮汐能電站。
天然氣方面,實施“以氣代煤”發電工程,在工業園區、大型商業區等需求集中區,布局熱、電、冷多聯產氣電項目。
同時,調整優化能源區域布局。把北部灣經濟區建成核電發展、承接國內外煤炭和油氣、煤電一體化和氣電一體化及油氣加工轉化的綜合性重要能源基地;把桂西北地區建成水電開發、承接西南電力及煤炭資源的重點區域;把西江經濟帶建成煤炭接轉、火電及新能源發展的重點區域;把桂東北地區建成北煤南運接轉地、風電集中開發的重點區域。合理布局開發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
C
傳統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氣同時發力
廣西以水電主,但在枯水期和汛期,水電往往指望不上,這個時候,火電是能源供應的“主力”。
為“找煤”、“搶煤”、“運煤”,相關部門經常忙得焦頭爛額。
如何保障煤炭供應?根據規劃,廣西將鼓勵和幫助區內企業“走出去”投資開發煤炭資源,加快沿海煤炭上水碼頭及沿海、內陸大型煤炭儲備、轉運配送基地、集疏運通道建設,積極利用區外國外煤炭資源,保障廣西煤炭供給安全和市場平穩運行。
鞏固貴州來煤、拓展沿海印尼等海外和神華等北方來煤,近期逐步形成“沿海和貴州為重點、其他省區和區內為補充”的煤炭來源新格局。
到“十二五”末,全區煤炭產能將爭取到達1200萬噸/年,產量達到1000萬噸/年左右;基本建成煤炭儲備和應急救災保障體系,沿海大型煤炭儲備和轉運配送能力達到6350萬噸/年左右,內陸大型煤炭儲備和轉運配送能力達到2000萬噸/年左右。
原油方面,將加快沿海煉化基地建設,改造田東煉油基地;加快大型原油接卸碼頭及其至沿海煉化基地原油管道建設,加快完善沿海通向全區主要城市的成品油主干管線及其配套支線建設,提高成品油輸送調配能力;配套建設原油儲備庫和大型成品油庫,提高抵御價格劇烈波動的能力;加強全區成品油管網與全國成品油管網的互聯互通。爭取“十二五”期間,新增煉油能力500萬噸/年、原油接卸泊位最大能力30萬噸/年、原油管道75公里、成品油管道1200公里、原油儲備能力1580萬立方米、成品油庫容量50萬立方米。
天然氣是廣西今后一個時期具備快速發展條件的清潔優質能源。根據規劃,廣西將加快天然氣入桂主干管線建設,加快沿海液化天然氣(LNG)項目建設,加快引進北部灣和南海海域天然氣資源;加快建設配套支干線管網、支線管網、配氣管網及附屬設施工程,顯著提高天然氣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到“十二五”末,爭取基本形成具有區內與區外、海上與陸地多氣源渠道、與全國天然氣管網聯網的安全穩定供氣格局,主要城市、城鎮實現由中石油、中石化兩張網供氣;支線以上管道總長度達到7000公里。設區城市天然氣管網覆蓋率達到70%,具備條件的縣城管網覆蓋率達到60%。2015年天然氣供應量達到60億立方米以上。